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德國哲學家尼采(在瘋前)寫道:「瘋狂少見於個人,但在團體、政黨、國家和時代來說卻常態。」
對於2000年網路產業經歷泡沫之後,經濟專家總結的四大教訓 (見以下左側),作者持十分懷疑的態度(見以下右側)。
- 循序漸進 ⇆ 大膽冒險比無聊瑣碎好
- 保持精簡有彈性 ⇆ 壞計畫比沒計畫好
- 面對競爭求取進步 ⇆ 競爭市場賺不到錢
- 專注在產品,而非專注銷售 ⇆ 銷售與產品一樣重要
思考一下,什麼才是正確的?
最成功的企業會先占據一個特定的利基市場(可能很小還不賺錢),然後擴展到相近的市場(但是要注意現金流)。成功的企業都有個類似的創業故事,他們都是由核心事業逐步向外擴展。
冪次法則(powerlaw)是一個宇宙法則,宇宙最強大的力量,會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指數方程式可以描述嚴重失衡的分配,它完整定義我們的周遭環境,而我們通常不會留意。可以解釋為長尾理論裡的那條曲線,類似80/20法則,例如極少數創投能成功,多數失敗。
有沒有很重要但還沒有標準化和制度化的領域?
身為創業者,你的首要工作是把第一件事做對,因為你無法在有缺陷的基礎上建立偉大的公司。
在一開始創業的時候,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決定就是找搭擋。
分辨出以下三件事情,可以幫助你找出公司可能(因為分工不當而)出錯的來源:
- 所有權(Ownership):在法律上,誰擁有公司股權?
- 經營權(Possession):誰實際上負責公司的日常營運?
- 控制權(Control):誰真正負責督導公司事務。
病毒式行銷
如果一項產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勵使用者邀請親朋好友也變成使用者,那這項產品就可以如病毒一樣散播,這是臉書和PayPal快速成長的原因。
做「不一樣」的事才真的對社會有益,這也是允許企業獨占一個新市場、賺取利潤的原因。有些好的方案可能被忽略,沒有被群眾大力鼓吹,而最適合投入努力的常常是沒人想解決的問題。
經營自己的想法,我來得太慢了,但是不能放棄,因為我還活著,未來會怎樣?我管不著,只有專注現在,今天我做得怎樣,是朝著目標的嗎?什麼地方不對?要如何改進?明天該怎麼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