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Smell a Rat:The Five Signs of Financial Fraud
識破投資騙局的五個警訊:
一、你的投資顧問同時也保管你的資產。
這跟出納、會計必須不同人負責,公章、財務章必須不同人保管的道理是一樣的。
沒有永遠穩賺不賠的生意。
在「錢」 的面前,親朋好友都不能相信。
如果這件事讓你起疑心,那就別摻和。
騙子也會設立第三方機構。即使這個機構不是騙子設立的,也要小心他們共謀。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最好的規模大、財力雄厚的。
戶頭必須是自己的,還要定期檢查賬戶的狀況,必須親力為之。
二、對方所提供的投資報酬好到不像是真的。
觀察他們在壞年份的表現,才能反映其投資的真實性質。沒有績效一直穩定且高於正常水準的投資,也沒有幾乎從不虧損的(也許現在的騙子會故意做幾年的小虧損)。
被抱怨過的投資或經理人是正常的。從來沒有?那就有問題了。
投資項目的參考基準必須是明確且不變的,例如上證指數、恆生指數、S&P500、納斯達克…。
三、投資策略複雜到投資顧問解釋不清楚,你也聽不懂。
好的投資策略,概念應該很單純。如果經理人說這個很複雜,或者這是他的專屬權,總之不願意詳細說明,卻一直強調(過去和未來)績效,那就謝謝再聯絡。
沒聽過的名詞,要不是自己學藝不精,要不就是騙術,反正這個投資項目別摻和,千萬不要為了面子,不懂裝懂。
我總感覺那些專家說的、馬路消息、明牌什麼的,如果說這個投資項目好,那最好聽聽就算了;但是,說不好時,就要注意了。
四、投資顧問吹嘘某些不影響績效的好處,譬如:不允許一般人參與的特權。
還有金光閃閃的公司裝潢,特別的福利,以及其它和投資績效無關的玩意兒。
親朋好友推薦的投資項目,一樣要仔細檢查,更不用說那些名人大咖。第一個問題是:你投資了多少啊?
這個投資項目的准入條件可以為你改變?那最好馬上離開!例如:本來…但是…結果高層特批,同意你以這個(較低的)條件加入。
五、你應該親自做的盡職調查,卻只聽信第三方提供的保證。
我是真的沒想過要查證投資機構有沒有向證管會註冊。
騙子也會捏造公開申報資料。
即使是勤業眾信(德勤,Deloitte)、安永(Ernst & Young,EY)、安侯建業(畢馬威,KPMG)與資誠(普華永道,PwC)、標準普爾(S&P)、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 Group)也會騙人。
全球投資績效標準(GIPS)似乎比較可信。
我覺得,看不懂就不要投資,即使是親朋好友推薦。
最後,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詐騙必然存在,而且花樣百出,日新月異,超越想象。還有一些老梗,像靈骨塔這些宣傳超高收益且無風險的投資項目將繼續在舞台上。想減少被騙的機率,我建議多多的閱讀,不要停。
我們普通人,多數都是用自己的血汗錢做投資,一旦出事,就真的沒有了,所以一定要睜大眼睛。雖然看了一些有關投資的書,我也只敢投資股票,被騙的機率小一點。期待有一天,我也能像大佬一樣,用別人的錢投資。
我最害怕高壓銷售,只要讓對方發現我有一點點的興趣,就會像禿鷹發現受傷的獅子一樣,加上對方的話術,很難擺脫對方。這種情況下,滿足對方是最容易的,如果不願意,自己就要有強大的定力拒絕對方的要求,而且要夠狠,扛住對方的指責。
受害者迷思:
- 以為騙子對小錢不感興趣,實際上,他們大小通吃。
- 以為精明的人不會被愚弄,實際上,馬多夫的受害者中有許多精明大戶。
- 以為空頭市場促成詐欺行為,實際上,它只是讓騙局提早曝光。
- 以為市場一有波動就不對勁,實際上,正常的市場行情波動完全正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