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s That Change Minds可以翻譯成《來自潛意識的言語力量》,真是厲害!人們實際上並不生活在真實世界裡,我們是透過刪除(deletion)、扭曲(distortion)和一般化(generalization)的過程,居住在我們所認知和詮釋的真實世界裡。也就是說,我們可能真的是缸中之腦。
美國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ge Miller)在一九五六年寫的《七加減二》(Seven Plus or Minus Two)論文裡提到,我們的意識(conscious mind)一次只能處理七加減二的資訊位元,其他一概刪除。意思是,我們在最佳狀況時頂多只能處理九個資訊位元,最差的狀況下可能只有五個。
幻覺和創造力正是扭曲的兩個例子,他們同樣都是把外在資訊轉化成別樣東西。這就是扭曲的過程。
一般化是指我們會無意識地把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變成通則。
人的行為會因為背景不同而改變,辯識條件包含時間、地點、和誰一起、和裏面的動詞。
量表摘要
動力形態(動力特質)
程度
這個人會主動行事,還是等別人行動?
問題:這個類別沒有問題可以提問。(自己找話題,設法引出什麼會促使受訪者行動和思考?活躍程度如何?例如對每週開會的態度如何?)
- 主動出擊型(proactive):不多做考慮就行動;行動派。
- 被動反應型(reactive):等候良機,分析,考慮和反應。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 15-20%以主動出擊型為主
- 60-65%中間型,兩者兼具
- 15-20%以被動應型為主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主動出擊型:就去做;投入;把它做好;别等了;去做就對了;就是現在
- 被動反應型:理解;想想看;等待;分析;考慮;也許;可能;大概
要求標準
有哪些話會激起生理和情緒反應?
一個人在特定背景下為重要事物所貼的標籤。它們是敏感話題,因為它們會和情緒及過去的記憶產生連結。
問題:你希望從·⋯得到什麼?你重視什麼?
影響性語言:
利用當事者的要求標準引出興趣和維繫興趣。一個人聽見自己的要求標準時,會立刻感受到和那些言語有關的情緒。
動力方向
什麼會引發一個人的行動?他們朝什麼方向移動?是朝目標前進,還是遠離那些有待被解決或防範的問題?
問題:為什麼重視那個(受訪者的要求標準)?(請教三次)
- 朝向型(toward pattern):積極完成或實現目標。
- 遠離型(away from pattern):積極解決或避開問題。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 40%以遠離型為主
- 20%中間型,兩者兼具
- 40%以朝向型為主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朝向型:取得、獲得、擁有、得到、包含、實現等。
- 遠離型:避開、防範、去除、解決、擺脱等。
來源
這個人的動力來自於哪裏?來自於外面的評價,還是本來就自有定見?
問題:你怎麼知道你在·⋯方面表現得很好?
- 內在型(internal pattern):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標準做出決定。
- 外在型(external pattern):他們需要靠外在的意見回饋知道自己的表現如何,才能繼續保持動力。
在工作職場的比例分布:
- 40%以內在型為主
- 20%中間型,兩者兼具
- 40%以外在型為主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内在型:只有你能決定;你可能想考慮一下;由你來決定;你的想法是什麼?諸如此類等。
- 外在型:其他人會注意到;你會得到意見回饋;成果;提供參考;誰誰誰認為諸如此類等。
動力理由
這個人是如何推理思考?是不斷追尋各種選項,還是寧願照著既定的程序走?
問題:你為什麼選擇你現在這份工作(或這棟房子等)?
- 選項型(options pattern):會主動發想和創造系統及程序。難以遵守已設定好的程序。
- 程序型(procedures pattern):寧願照著已設定好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做。若無程序可循,恐怕會被難倒。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 40%以選項型為主
- 20% 中間型,兩者兼具
- 40%以程序為主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選項型:機會、多樣化、無限可能、許多選擇、各種選項、專為他們打破成規。
- 程序型:正確的方法、如何、行之有效、就程序上來說:首先⋯然後···最後。
決策因素
問題:(你今年的工作和去年的)有什麼關聯性?
- 千篇一律型:他們喜歡維持不變。每十五到二十五年,才願意改變一次。
- 千篇一律中有例外:他們喜歡事情隨著時間慢慢演變。大約每五到七年,才能接受一次重大的改變。
- 差別型:他們希望經常改變,而且是劇烈的改變。他們每一到兩年會自行變動。
- 千篇一律中有例外和差别:他們喜歡演變和變革。平均每三到四年就想來一次重大的改變。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 5%千篇一律型
- 65%千篇一律中有例外
- 20%差別型
- 10%千篇一律中例外和差別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千篇一律型:和⋯⋯一樣;如你所知;像以前一樣;相同。
- 千篇一律中有例外;多了⋯⋯;更好;少了··⋯;除了⋯⋯都一樣;演變中;進步;漸漸改善;升級。
- 差別型:全新;完全不同;徹底改變;轉換;轉變;獨特;獨一無二;嶄新。
- 千篇一律中有例外和差别:更好和全新;一種全然不同的改善方法;逐步做出改變;轉換成一個比較自在的狀態;它是全新的而且比以前好太多。
生產力形態(作業特質)
範圍
這個人擅長處理多少資訊?看的是全貌,還是具體的細節?
問題:這個類別沒有問題可以提問。(任意找一個受訪者熟悉的狀況,觀察其對話形態)
- 具體型(specific pattern):處理的是細節和順序,看不見全貌。
- 全面型(general pattern):喜歡綜觀、全貌,只能短暫處理細節。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 15%以具體型為主
- 25%中間型,兩者兼具
- 60%以全面型為主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由羅傑·貝利提供)
影響性語言:
- 具體型:確切地、精準地、具體地、提供很多細節。
- 全面型:理解、思考、等待、分析、考慮、全貌、基本上、重點是一般而言。
注意力方向
這個人會很自然地注意到別人的非口語行為嗎?或者只注意自己的內在經驗?
問題:這個類別沒有問題可以提問。
- 自我型(self mode):專注於自我的經驗;不會注意非口語的行為或語調。
- 他人型(other mode):對於非口語行為會出現自發性的反應。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自我型:強調內容、配合他們的要求標準、說服者管道和模式。
- 他人型:關係的好壞與否會影響到他們。
壓力反應
在工作背景下遇到壓力時,會如何反應?
問題:請告訴我一個會惹你煩心的(工作經驗)
- 感覺型(feeling pattern):在正常壓力下會出現情緒反應;一直陷在情緒裡。
- 選擇型(choice pattern):可以自主地進出情緒。會有同理心。
- 思考型(thinking pattern):在正常壓力下,不會有情緒反應。不擅長表達同理心。即便在高壓工作下,也能保持冷靜。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感覺型:激烈、興奮、舉棋不定、美好
- 選擇型:同理心、適當、合理、覺得正確
- 思考型:清楚的思考、符合邏輯、理性、客觀現實、鐵的事實
風格
在何種環境下才能最有生產力:獨立工作?周遭有人參與?還是責任分擔?
問題:請告訴我一個能符合你要求標準的(工作)經驗。你喜歡它什麼?
- 獨立型:喜歡獨自工作,責任自負。
- 親近型:願有自己的工作領域,過程中有別人參與。
- 合作型:與別人分擔責任的情況下才有生產力。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獨立型:你得自己來;獨自完成;負起全責。
- 親近型:由你負責;別人會參與;你來指揮;領導。
- 合作型:我們;共同;責任分攤;我們一起來;合力完成。
組織
人們如何組織自己的工作?他們重視的是想法和感覺?還是點子、系統、工具和任務?
問題:告訴我一個符合你(要求標準)的(工作)經驗。你喜歡它的什麼?
- 做人型(person pattern):專注在感覺、想法和人際關係上,把它們當成任務。
- 做事型(thing pattern):專注在任務、系統、點子、工具、事情上。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做人型:會稱呼別人的名字;感覺;想法;感覺不錯;別人喜歡。
- 做事型:事情;系統;事情是;目標是;過程;任務。
規範結構
人們為自己和別人所設的行為規範是什麼?
問題: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提升你在(工作上)成功的可能?別人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提升他們在(工作上)成功的可能?
- 我的/我的型(my/my pattern):我給自己的規範,我給你的規範。能夠告訴別人他們的期許是什麼。
- 我的/句點型(my/. pattern):我給自己的規範,我不在乎別人。
- 沒有/我的型(no/my pattern):不知道我給自己的規範是什麼,我給你的規範。典型的中階主管型態。
- 我的/你的型(my/your pattern):我給自己的規範,你給自己的規範。不知該怎麼告訴別人做什麼。
在工作場上的比例分布:
- 75%我的/我的型
- 3%我的/句點型
- 7%沒有/我的型
- 15%我的/你的型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我的/我的型:「如果你是他,你會那麼做嗎?你知道你想要什麼,也知道什麼對其他人有利,那就照你想的跟小組一起解決這個問題。」(這些話反映了這個人會為自己和他人做決定)
- 我的/句點型:對於這個群體,我建議你使用會對內在型使用的語言。「你很確定這件事,別人怎樣,那並不重要;這可能對你最有利,他們怎麼想,不重要。」
- 沒有/我的型:「既然你已經知道別人對你的期許是什麼,就可以交代下去了;等老闆給你指示,再讓大家知道;你會把我們指導手冊裡的規則告訴大家嗎?某某人會怎麼做?」
- 我的/你的型:「你知道你應該怎麼做,至於其他人,你希望他們自己做決定;你有自己的獨特方法,並承認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說服者管道(convincer channel)
需要先蒐集齊全哪類資訊,才可能被說服?
問題:你怎麼知道別人在工作上表現良好?
- 看:需要看見證據
- 聽:需要有人口語介紹或者聽聞某些事
- 讀:需要讀到某些東西
- 做:需要做點事情來證明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配合感官管道(看、聽、讀、做)使用語言。
- 看:看、展現、觀點、影像、清楚、澄清、光、黑暗、彩色的、視覺化、點亮、模糊、朦朧、地平線、閃光、看一下、描繪、看見他的運作、觀察他等等。
- 聽:聽、談話、傾聽、好奇、說、問題、問、對話、鈴響、噪音、節奏、配合調子、和諧、音樂的、聲調、不協調、交響樂、叫、討論、聽說、告訴自己等等。
- 讀:閱讀報告、查閱文章、瀏覽頁面、通讀、詳讀。
- 做:感覺、觸摸、抓住、蒐集、聯絡、接通、具體、敏感、扎實、封閉、開放、柔軟、連結、熱、冷、溫暖、試用、合理、一起共事、努力解決、試穿、試驗等等。
說服者模式
如何處理以前蒐集的資料,才會被說服?
問題:你需要他們證明幾次(看、聽、讀、做),才能說服你(他們在工作上表現不錯)?
- 例證次數型;他們必須拿到幾次資料,才會被說服。
- 不假思索型:他們蒐集了一點資訊,就立刻被說服。打定主意之後便很難改變。
- 持續型:他們從來沒被完全說服過。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需要重新被說服。
- 時程型:在他們被說服之前,需要先蒐集一段時間的資訊。
在工作職場上的比例分布:
- 52%例證次數型
- 8%不假思索型
- 15%持續型
- 25%時程型
(僅限於工作背景下,數據來自羅傑.貝利)
影響性語言:
- 例證次數型:使用他們的數字。
- 不假思索型:假設;姑且相信。
- 持續性:試試看;你每次使用它;日常;每次;使用內在型的影響性語言。
- 時程型:配合那段時間。
影響性策略和技巧
公車停靠站
影響和說服的原理是這樣的:
要讓人家跟你去某個地方,就得先去對方的所在之處與他們會合,而不是假裝他們已經在你想要他們去的地方。相反地,你要先去他們的公車站,在那裡邀請他們上車。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傾聽,建立信任,諸如此類。
通用的開場白:四塊墊子原理
柏尼斯.麥卡錫(Bernice McCarthy)著作裡的四塊墊子原理(4Mat System)他跟麥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一樣以榮格的(Jungian)心理類型學為依據。如果你想吸引人們的注意,讓他們不會分神,這套四步驟方法將可以到。
- 為什麼你的主題對你的聽眾來說很重要?(選項型、遠離型和/或朝向型)
- 主題/內容是什麼?(做事型)
- 方法····步驟(程序型)
- 你的主題還有哪些其他地方對聽眾說很有用?(選項型)
四步驟動力法
- 為什麼(你)―不是朝向型就是遠離型
- 內容是什麼(對策或建議)―用針對内在型或外在型的語言
- 方法(選項或流程)―選擇(選項型)或步驟(程序型)
- 欣賞之意—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和欣賞你的原因。
對陌生人做報告,應先建立可信度。
感覺不出書名和內容的一致性,大概是我沒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