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購買金融資產本質上是一種儲蓄行為,不能視為投資。而我有一部分股票,並不打算低買高賣,而是展望其未來的價值,這才可以視為投資。
收購畢業生的物資,待開學的新生購買,應該可以試試看。
利用有限注意力的投資策略
研發效率、盈餘公告會造成價格漂移。
來自現金流的盈利報告優於來自應計項目的盈利。
週五發佈消息的好壞,可做為買賣的參考。
許多公司同時發佈消息的好壞,可做為買賣的參考。
利用依賴參考點和厭惡損失的投資策略
買入投資者平均處於盈利狀態,而且最近公佈好的盈餘公告的股票,一般個人應該做不到。
買入過去波動性較低而賣空過去波動性高的股票,長期收益率較高。
利用套利不對稱性的投資策略
在被低估的股票當中買入那些特質性波動率高的股票,同時在被高估的股票當中賣空那些特質性波動率高的股票。不適合個人投資者。
這是一本關於金融制度的書,對個人實用性不高,不過知道一些皮毛,也是有幫助的。我認為只要人還保持著貪婪,制度也只能像用草紙接水一樣,所謂的金融風險永遠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