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

富爸爸投資指南


富爸爸說:錢就是一個觀念,如果你認定20萬美元是一大筆錢的話,你就一定賺不到20萬美元!要成為富有的投資者,你就必須把20萬美元看成是SEC認定的特許投資者的最低收入標準,是水桶中的一滴水。

富爸爸說:如果你想致富,只需要觀察普通人正在做什麽,然後做完全相反的事。

富爸爸說:對於錢和投資,人們通常有三個基本的原因或選擇(也就是基本價值觀),他們分別是安全,舒適,富有。而達成這些選擇的代價是用時間來衡量的。按這些價值觀建立投資計劃,這種計劃其實很簡單,且易於執行,關鍵在堅持。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的真正書名是《投资策略实战分析:华尔街股市经典策略20年推演》。

通貨膨脹率通常以CPI表示,以台灣為例,100元定存一年,利息2%,CPI是3%,M2是6%,而這筆定存的購買力大約剩下93元。這只是我的想法,沒有依據。

投資的基本原則

  1. 弄清楚你在為哪種收入工作。收入的三種類型:勞動,證券,被動。
  2. 儘可能有效的把你的勞動收入轉化為證券收入或被動收入。
  3. 通過購買證券將勞動收入轉化為證券收入或被動收入,以保證勞動收入的安全。
  4. 投資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資產或者負債。投資高手喜歡關注有風險的投資者的舉動,因為那裏會出現真正的投資機會。
  5. 真正的投資者總是能為任何情況做好準備,而非總想猜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什麼時候發生。準備什麼?知識(education),經驗(experience),充足的資金(excessive cash),簡稱3E。另外還要準備隨時獲利,市場下跌賺錢更多。
  6. 現在你有了教育和經驗,並且找到了一筆好買賣,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這時,錢就會找到找上門來。
  7. 對風險和回報的評估能力。

投資遵循KISS(keep it simple, silly),風險可能會降低。

劣幣驅逐良幣(英語: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在經濟學稱為格雷欣定律、葛蘭辛法則、格勒善定律(Gresham's Law),這是一種貨幣規律,指出如果有兩種形式的商品貨幣流通,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貴金屬含量高)的貨幣,在市面使用成色低的貨幣進行市場交易,而使得在民間流通的大多為劣幣,良幣則較少見於世,此定理也被廣泛用於非經濟學的層面。

實現財務自由的代價,就是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教育,獲得經驗並尋求大量可投資的現金。

致富應具備的另外5個D

  • 夢想(dream)
  • 奉獻(dedication)
  • 動力(drive)
  • 信息(data)
  • 美元(dollar)

要有創造資產的能力,就是無中生有。但也要有購買資產的能力。可以利用BI三角形建立架構,形成創意,並轉化為資產。

業界對房地產價值判斷原則通常是位置、位置、位置,其實應該是人、人、人。

富爸爸說:「有偉大創意的人很多,但有錢的人很少。90/10金錢規律發生作用,是因為不是偉大的創意致富,而是懷著偉大創意的人致富。……只有在創意背後有堅強意志的人,才能把偉大創意變成財富。」

十大投資者控制

  1. 自我控制
  2. 收入/支出比及資產/負債比控制
  3. 買賣時機控制(合格投資者到此即可)
  4. 納稅控制
  5. 經紀交易控制
  6. E-T-C(實體、時機和收入特性)控制(成熟投資者到此即可)
  7. 投資管理控制(投資者對B-I三角形的掌控)
  8. 協議的條款和條件控制
  9. 資訊管道控制(內部投資者到此即可)
  10. 財富回饋、慈善事業和財富再分配控制。(終極投資者到此)

ETC(一個簡單概念,至少在稅務上,成立公司比獨資經營要好。書上舉的例子是一個項目成立兩個公司,一個負責項目經營,一個負責不動產投資。)

  • entity 實體:代表對實體的控制及對企業治理結構的選擇。台灣的企業幾乎都選擇「股份有限公司」,類似美國的普通公司(C-Corporation)。台灣的營利事業所得稅起徵點是12萬,稅率20%以上。台灣似乎沒有「非特許專業服務企業」這種實體(在美國稅率較低)。
  • timing 時機:納稅時機在台灣似乎沒用。
  • characteristic 收入特性:大致分為勞動收入,證券收入,被動收入。

想要得到融資,要先充實自己,至少要有這些能力:銷售、營銷、廣告、談判、演講、舉辦研討會。

富爸爸說:不要與向你討教但又不聽你的意見的人爭執,盡快結束談話,回到自己的正事上來。

富爸爸說:失敗者總是很容易發現他們的優勢,並力求不斷增加優勢,卻忽略了自己的弱點。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弱點時,已經無力回頭了!成功者往往是先看到自己的弱點並加以改正,以使自己變得強大。

「Never attempt to teach a pig to sing; it wastes your time and annoys the pig.」—— Robert A. Heinlein, “Time Enough For Love”永遠不要企圖去教一隻豬去唱歌,這會浪費你的時間,也會惹怒那隻豬。

靠B-I三角形原則建立起來的(四面體)、誠實運營的企業,無疑是完整而健全的。

大多數富豪的成功之路都是建立公司,並出售股票。相當於給自己印錢。



20231017

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

 


所謂的回報(Payoff),是指信任、承諾、善意和自主性等心理價值的滿足。也就是說,我們的動機多半是因為想獲得以上這些非物質的回報。所以主管的口頭獎勵(包含發信息)或禮物,在人心裏的正向價值,包含遞延效應、持久性,其效用遠大於金錢的作用。

這解釋了工作的意義,其實是在於享受成就感,或是過程,並且希望受肯定(或被認同)。而影響成就感的價值,構思大於創造。

要練習自我激勵,就要多學習。

20231005

富爸爸,賺錢時刻:挑戰有錢人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讀《10天搞定未來10年ETF發財術輕鬆學》,告訴你理財就是要買各種ETF,分散風險就是買本國指數ETF,國外指數ETF,國債ETF,黃金ETF,也許還可以買VC的ETF。讀《富爸爸,賺錢時刻:挑戰有錢人的不公平競爭優勢》,開頭就告訴你不要買ETF。

知識是創富的關鍵。有一天我富有了,一定要繼續讀書充實腦袋,繼續騎行維持健康。

清埼說:不動產的價值取決於就業機會。我覺得附近有大學是另一個價值,至少在台灣是如此。

多參加線下課程或研討會,其中一個目的是認識新朋友。

政府支持創業者和投資者,為什麼我們還要努力工作,只為了領薪水?

投資相對於會計,資本利得等於投資所得(要繳稅),現金流等於被動收入(少繳或免繳)。

一位聰明的投資者,不僅僅只會顧慮風險而已,還會考慮稅賦上的問題,來區分這兩者之間(資本利得,現金流)的差異。

思考如何將薪資所得轉變為投資所得。

有些基金投資者在虧損時,還得繳納所得稅。

跟銀行借錢來花是免稅的,把錢存入銀行是要扣稅的。

在台灣信用貸款和工程貸款有什麼不同?

  • 用途不同:
    • 信用貸款(Consumer Loans)通常是用來滿足個人消費需求的貸款,如購買家電、旅遊、教育支出等。這些貸款通常不需要提供特定的資產作為擔保,因此被稱為無擔保貸款。
    • 工程貸款(Construction Loans)則是用來支持建築、翻新、擴建房屋或商業物業的貸款。這些貸款通常需要提供相關的建築計畫和合同,並以所建物業或工程項目作為擔保。
  • 貸款金額:
    • 信用貸款的金額通常相對較小,因為它們是為個人消費而設計的,通常無法支付大型工程或房地產費用。
    • 工程貸款的金額通常較大,以應對房地產建設或重大翻新的成本。
  • 利率和還款方式:
    • 信用貸款的利率通常較高,因為它們通常是無擔保貸款,風險較高。
    • 工程貸款的利率通常相對較低,因為它們通常有具體的擔保物,風險較低。還款方式也可以根據工程進度而有所不同,通常在工程完成後轉為長期貸款。
  • 申請要求:
    • 信用貸款的申請通常相對簡單,主要考慮申請人的信用評分和收入情況。
    • 工程貸款的申請要求可能更為複雜,需要提供詳細的工程計劃、預算和合同,以確保資金用於合適的目的。

銀行會不會提供貸款,要看資產能產生的現金流而定,而不是借款人本身;若是自用住宅,就要看業主本身的收入,因為自用住宅無法創造現金流收入。

清埼說:我們每次投資都會竭盡所能的利用別人的錢,是因我們想盡早把自己的錢拿回來,同時也要擁有資產,還要額外加上現金流收入,而且我們也要擁有税賦上優勢。這才是I象限投資者真正在做的事情。

當我投資石油時,我會利用政府以及石油公司等所提供的資金來幫我買下油井。當我投資股票時,我也會利用選擇權以及市場的趨勢幫我買下這些資產。

就如富爸爸經常所說的:「只有懶惰以及愚蠢的人才會用自己的錢投資。」所有内行投資者最大的秘密,就是利用別人的錢來投資。

如同清埼質疑的,我也很納悶大陸的指數型ETF為什麼要0.6%的管理費。既不保證獲利,還囊括大部分的收益,而且還不需要用腦袋操作他操作不了的指數。

同時擁有股票、貨幣基金、黃金ETF、債券基金、不動產基金和指數基金,不能算是投資多樣化,因為只要大盤大跌,上述這些幾乎都會跟著跌,因為它們都只是有價證券。真正的多樣化是指同時擁有有價證券、不動產(出租公寓、商業大樓、礦產等)動產(遊艇等)、原物料商品(實體貴金屬)、事業(投資或創業)、商標、智慧財產權。

2008年金融風暴,美股跌掉54%,從14164跌到6547;臺股跌掉60%,從9859跌到3955

想要降低風險,就要學會控制風險,想要控制風險就要努力學習。學什麼?富爸爸建議:

  1. 學習如何銷售(控制收入)。
  2. 學習如何投資不動產(控制債務)。
  3. 學習如何配合市場的趨勢進行投資(控制市場)。

股市避險(hedge),可採用一口契約,即選擇權賣權,或稱為賣出選擇權,可收到權利金,彌補事後股票因下跌被迫平倉的損失。

清埼說:有錢人為了那些無論經濟好壞,都能持續創造現金流的資產工作。

清埼所謂的補償定律(Laws of Compensation):

  1. 對等互惠:先要能捨,才會有所得。
  2. 學習如何能給付出更多。
  3. 充分利用財務教育複利的威力。

學習最低的境界是死讀書,最高的境界是模擬、體驗、實操。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葛拉漢的一些原則:

  • 股票並不僅僅是一個交易代碼或電腦螢幕上的曲線,而是表彰一個實實在在企業的擁有權;而企業的真實價值,並不等於其股票價格。
  • 市場就像一只鐘擺,永遠在極度樂觀(使股票變得過於昂貴)與極度悲觀(使股票變得過於便宜)之間擺動。智慧型投資者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在市場極度樂觀時賣出股票,並在市場極度悲觀時買進股票。但是他又說:智慧型投資者千萬不要根據市場的波動做投資決策。
  • 每一筆投資的未來價值,都是其現在價格的函數。你支付的價格越高,得到的回報就越少。
  • 無論多麼謹慎,每一個投資者全都免不了會犯錯。只有堅持葛拉漢所謂的「安全邊際」原則——無論一筆投資看起來多麼令人興奮,永遠都不要支付過高的價格——你才能把犯錯的機率减至最小。
  • 投資成功的秘訣在於你的內心。如果你有思辨能力,不輕信華爾街所謂的「事實」,只要堅持你的信心投資,就能獲得穩定的收益,即便空頭市場亦是如此。你只要秉持自己的紀律和勇氣,就不會讓他人的情緒波動,左右你的投資命運。你的投資標的所呈現出來的行為,終究遠不如你自身的行為來得重要。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意味著要有耐心、紀律並渴望學習的態度,還必須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並且懂得自我反省。葛拉漢解釋說,這種智慧「是指性格方面的特質,而不是指智力。」

葛拉漢的忠告:「具有明顯前景的企業,未必能為投資者帶來明顯的獲利。」

所謂的投資者究竟是什麽?《證券分析》明確定義:「投資操作必須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報酬,而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操作就是投機。」這麼說我其實是個投機者。話說回來,再怎麼分析,多少都還是含有投機的成分,例如:財報造假或隱匿一些數據、事實。從另一個角度看,有時候投機其實是有好處的,例如買入早期微軟的股票。

通貨膨脹(或緊縮)與普通股的收益和價格之間,並不存在密切的關聯。

葛拉漢對利用貴金屬抵抗通膨的看法,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停止掛鉤以後就已經失效了。2020年,黃金價格1600時覺得貴沒買,現在1900了。目前我在考慮的是持有實體,還是ETF?

葛拉漢對利用房地產抵抗通膨的看法,我覺得有點偏頗,單單利用房地產的資本利得,當然無法抵抗通膨,不如將房地產視為現金流。這是羅伯特清崎的看法,我覺得合理。

台灣的CPI水份很高,也就是說通貨膨脹的危機被隱藏了。CPI並不能完全代表購買力,真正減損購買力的是M2。

REITs:這是不動産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縮寫,指那些擁有商業和住宅並收取租金的管理物業公司。由REITs結合成房地產共同基金,可以在抗通膨保值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其中最佳的選擇是先鋒REIT指數基金(Vanguard REIT index  funds )。

葛拉漢定義的防禦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主要是股票加債券,初值各50%,定期檢查並調整。這在現在應該不適用了,例如現在(2023),一年期美債利率超過5%,道瓊指數還是在高位(33700),並沒有像以前一樣反向變動。應該增加新的資產來抵禦風險,例如創業或投資事業、房地產、智慧財產權等。再者,現在的美國國債一樣有風險,以前可以說山姆大叔用不著賴賬,現在可難說了,最明顯的情況是美債賣不出去了。

普通股選股原則

  1. 持有量最少十支,最多三十支。
  2. 大型、卓越且財務穩健的企業。
  3. 長期持續發放股息。
  4. 七年平均本益比在25倍以內,12個月平均本益比在20倍以內。最好在15倍以內,而且是以當期股價➗過去三年平均盈餘。
  5. 至少十年,每年都有獲利。
  6. 每股盈餘每年至少4%,連續十年以上。
  7. 股價資產比(價格賬面價值比)不得超過1.5倍。
  8. 查閱至少五年的年度報告,季度報告,管理層薪酬、股權和潛在利益衝突的公開說明書。

林奇的法則:「如果你利用自己的優勢,投資你所熟悉的公司或產業,你就可以做得比專業人士更好。」但是即便是自己熟悉的企業,重複購買股票時也要分析其財務報表,確保股價沒有超過資產價值。而且還要小心難以察覺的黑天鵝,例如安隆、環球電訊、世界通訊、長期資本、雷曼兄弟…。

假設投資者每年買進道瓊工業指數中本益比最低的六支或十支股票,這種股票稱為狗股(Dogs of the Dow),或稱為「不受歡迎大公司」,在大多數時候的收益會高過道瓊工業指數。

葛拉漢所謂「淨營運資本」(net working  capital)指的是,公司的流動資產(如現金、可售證券和存貨等)減去其全部負債(包括優先股和長期債務)。股價低於淨營運資本,就是一種廉價股票。

要要獲得巨額的財富,需要有極大的膽識和小心謹慎;一旦你獲得了巨額財富,則需要十倍的智慧來留住它。——納森.梅爾.羅特希爾德(Nathan Mayer Rothschild)

沒有一種策略是永遠有效的,也沒有一種策略不會再度有效。

普通股的品質越高,其投機性可能就越強。

凈資產價值、帳面價值、資產負債表價值和有形資產價值,指的都是凈值,即一家企業的實質資產和金融資產的總價值減去所有的負債。這一價值可以根據企業年度和季度报告中的資産負債表計算出來;從全部的股東權益中,減去商譽、商標和其他無形資產等所有的「軟性」資產,然後除以加權平均流通在外的股數,就可以得到每股帳面價值。

如果你的投資期限很長(至少25年或30年),唯一明智的做法就是:只要有閒置資金,你就自動地每月購買。這種終身持有股票的唯一最佳選擇,就是購買代表整個股市的指數型基金。唯有你需要現金的時候,才賣出自己的投資。過段時間我會買,但是要我定投,我還沒有決心這樣做。

尋找具有下列特質的低收費基金:基金經理人為主要股東,敢於與眾不同,不誇大自己的績效,在規模變得過大之前停止接納新的投資者。最後,觀察過去的績效,雖然昨天的贏家往往成為明天的輸家,但是昨天的輸家幾乎永遠無法變成明天的贏家。

原來,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Exchange Traded Fund)跟指數共同基金不一樣啊!

什麼時候該賣掉基金?

  • 交易策略突然急劇改變
  • 費用上升
  • 過度交易導致經常出現大量稅單
  • 收益突然出現異常

我認為,買股票最好只聽自己的,當然,還必須依靠持續不斷的學習。千萬不要聽取別人的建議或明牌,尤其是專家,長期資本、雷曼兄弟不都是專家嗎?聽聽也可以,但是不能認真,不能直接照做,要思考一下,例如思考為什麼這個人要給你明牌?即便他是你的顧問,你還是得問問他買了嗎?不過,當賣菜阿姨都在興奮的聊股票時,或者股票聊天室裏哀鴻遍野時,倒是可以瞭解一下。

評估公司債的主要標準是該公司過去數年(葛拉漢要求七年)的盈餘,究竟是利息總支出的多少倍(也就是利息保障倍數,葛拉漢要求公用事業四倍,工業七倍,其它五倍)。就優先股而言,評價標準則是看盈餘的數字,究竟是債券利息和優先股股息的多少倍。另一個標準是盈餘占債券本金比,葛拉漢要求公用事業20%,工業33%,其它25%。但這些也只能是參考,用來評估公用事業還可以。但是,在美國,連公用事業都不能盡信,如PG&E。記住,未來不可測。

小心這些企業:經常併購,大量籌集他人資金(other  people's money, OPM),客戶單一。

要確定某一企業是否為OPM成癮者,請閱讀其財務報表中的現金流量表。營業活動的現金始終為負,理財活動始終為正,那麽該企業就是習慣於想獲得更多的資金,而不是從自己的營業活動中獲得。

一般來說,企業的研發費用至少占營業的4%。

小心這些企業:高管工資超高,賣股票很努力。

小心這些企業:ROE低於6%還無法長年維持,負債超過50%。

不派股息的企業,營業額是否在持續增加。

為了避免盈餘被做手腳,最好看十年的財報(前面提到七年,也行)。財報最好由後往前看,仔細看附註。

有些企業會對內發行認股權,再到市場買回普通股,這樣股票的價值就被稀釋了。

給積極型投資者的建議:

  1. 檢查財務狀況:流動資產至少是流動負債的1.5倍;債務不得超過流動資產的110%。
  2. 獲利穩定:近五年沒有赤字。
  3. 股息記錄:目前有發放股息。
  4. 盈餘成長:去年獲利高於1966。
  5. 股價:低於有形資產凈值的120%。

如果一組股票的品質至少在平均水準以上,財務狀況符合標準,具有低本益比,而且能以低於資產價值的價格購買到,那麽它應該就可以帶來一個令人滿意的投資結果才對。

在股市想賺大錢,技術和知識不如運氣,但是運氣有好有壞。

選擇普通股的單一標準

  • 低本益比的重要企業;
  • 價格低於淨流動資產價值(NAV,或NAVPS)。(就是所謂的撿菸屁股)=(總資產- 總負債)/總股數

其他可參照標準如下:(1)低本益比(以近期盈餘衡量,不限於道瓊指數成份股);(2)高股息收益率;(3)具有長期的股息記錄;(4)具有相當大的規模(以流通在外的股數衡量;(5)具有穩健的財務狀況;(6)股價低廉;(7)與前高相比,目前股價相對較低;(8)標準普爾給予較高的評等。

葛拉漢非常討厭認股權證。

可轉換證券總是在牛市即將結束時出現。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是很快就會招來損失。

華爾街的古老格言:永遠不要把可轉換債券轉換成股票。但還是要看情況,因為另一句格言說:照我說的做,別跟著我做。

可轉換債券可以附帶認股權證。

利息保障倍數 (TIE) = 稅前息前利潤 (EBIT) ÷ 利息費用

稅前息前利潤 (EBIT)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外收入(支出),或是稅前淨利 + 利息費用

智慧型投資者絕不能只關注分析有多正確,還必須確定在分析出錯時,能承受得了損失。因為即使是最好的分析,最終也有可能出錯。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