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感性(High Concept)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高體會(High Touch)是體察他人情,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璜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在高感性時代,我們必須在左向推理之外,補強六種關鍵右向能力。這六項高感性和高體會能力可以協助我們開發新時代不可或缺的全腦新思維。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光提供堪用的產品、服務、體驗或生活型態,已經不夠了。如今論為賺錢或為成就感,都必須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好的設計是一種文藝復興概念,結合了科技、認知科學、人類需求,和美感,創造出世人原本不知道自己缺乏的作品。」
—安東奈里(Paola Antoeli),
—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
—建築設計館長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現代人面對過量資訊,一昧據理力爭是不夠的。總有人會找到相反例證來反駁你的說法。想要說服別人、灌輸資訊,甚至說服自己,都必須具備編織故事的能力。
並非「英雄之路」是所有故事的框架,而是「英雄之路」符合所有故事的框架。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需要專業和專才,但隨著白領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軟體取代,與專業相反的才能也開始受到重視:也就是化零為整的整合能力。今日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綜觀大趨勢、跨越藩離、結合獨立元素成為新好產品的能力。
本書所謂「整合」(Symphony),是指化零為整的能力。這是一種綜合而非解析的能力,也是一種從看似無關的領域之間找出關係的能力;它代表體察宏觀趨勢而非特定事實,也包含了將不搭調的東西配對創造出新事物的能力。
「許多工程難題根本不是由工程師解開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尼葛洛寵帝(Nicholas Negroponte)說:「因為視野比智商更重要。能夠在思考上大躍進,是突破性觀念創始者的共同特徵。通常擁有這種能力的人都是背景多樣、擁有多領域專長、並且資歷廣泛。」
著名語言學家喬治.拉卡夫(George Lakoff)「自認識的過程,其實有一大半就是在尋找足以解釋個人生命的隱喻。」隱喻應該可以理解為暗示,例如喬治.狄麥斯卓(George de Mestral)注意到芒刺總是黏在狗毛上,於是運用隱喻想像,發明了魔鬼沾。
看出事物彼此關係,匯整關係融入全局。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邏輯思考是人類專屬能力之一,不過在一個資訊爆炸、分析工具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光靠邏輯是不行的。想在未來繼續生存,必須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太多證據顯示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對健康與工作都有極大好處。當然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不過太過正經對事業不見得有益,對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時代,無論工作還是居家,都需要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為充裕的世界。無數人因此掙脫了營生桎梏,得以追求更深層的渴望:生命目的、出世意義,以及性靈滿足。
謙虛、感恩、佈施,藉正向思考找到生命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