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飆股的長相


林嘉斌說:長期看趨勢,中期看政策,短期看波動。用K線找到低價買進,等待飆升。我同意前一句,但為了抗風險,我認為應該儘可能用閑置資金,少用杠桿,要有長期持有的心態。

符合股價平穩期的條件:期間六個月以上,波動範圍20%(最高30%),平穩期最高價未突破前高。平穩期時間越長,飆漲潛力越大。波動太大,不算平穩。平穩期後突破近期高位(看週K或月K),就是最佳買點。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成長率和獲利率(突破過去十年記錄)。這只是作者的經驗,僅供參考。

當平穩期不只一個,選範圍最小的(波動30%以內)。

準備下單前,需要先檢查基本面,與過去兩三季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業額成長10%以上,經常利益(稅後純益)成長20%以上。基本面不優,股價不會飆漲。

公司產生巨大轉變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1. 搭上時代潮流的順風車;例如人口老化、清潔能源、人工智能…要小心一些只是流行(熱潮),並非趨勢的現象。
  2. 獨占某個利基市場;但是這種股票(唯一)很少,通常是少數企業的壟斷,所以選股時,要避開第一名。
  3. 受惠於政府政策。要注意股價是否已提前反應。

買進一支股票,可依照以下順序,但不用全部滿足:

  1. 是否發生巨大轉變?
  2. 過去兩〜三季的業績(獲利+營業額)如何?
  3. 股價是否創下新高?
  4. K線是否形成平穩期?

不要買:

  1. 同類股都下跌,只有它一家上漲,通常別買。已經買了要擇機賣出。
  2. 落後就是落後,跟不上同類股上漲的,很難漲多少。之所以不漲,可能是獲利不佳。
  3. 公司重整。但營業額若能成長10%以上,還是可以考慮的。重整可能讓股價創新高,但若營業額成長幅度低就不買。
  4. 公司購倂另一家公司。理由同上。若已持有,得到消息立刻賣,高點只是曇花一現。

選股以基本面為優先,技術面做買賣的參考。

賣出的時機,可以選在最高點下跌10%時。

買入的時機,突破前高位,可以用前一天的收盤價-1%買入。不求買在最低點,超過前高位即可。

大盤通常會提前反映景氣。

沒有留言: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