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五感行銷


行銷指的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所有的溝通管道。

行銷指的是為了創造市場、擴大市場、把從上述市場得到的利潤最大化的一切活動。

消費者沒有比以前的人聰明,只是不怎麼相信廣告。但是仍然容易有羊群效應、名人效應、情緒化(感性,不理性)。

消費者也是媒體,也會受到文化得制約。

在小說中植入商品形象,效果可能比部落格、論壇、SNS(社群)好,這就是內容行銷了。

互聯網(網際網路)的特色:

  • 人人都能參與。
  • 為了跟別人交流而主動參與。如留言。

參與那些欄位廣告、彈窗廣告是浪費資金。

實體店必須能提供五感。小說能提供情緒價值,也就是五感,也就是做生意要會說故事,這一點適用於任何形式的商品、品牌和經營模式。

產品是製造出來的東西,商品則要有人肯掏錢來買。商品等於產品加五感。待客之道、好不好看、選擇夠不夠多、味道、聲音、容易上手、功能單一…

故事這種東西,原本就是為了傳遞信息而生的。想要信息有效傳達,除了信息本身,還有人格特質(說故事的人,企業的形象)和目標對象(說給誰聽)。

概念是由人格特質、目標對象、精神上的好處和實質上的好處所構成的。概念是為了傳遞信息用的,相當於理念、價值觀。概念取決目標對象。

利用五感來表達商品的人格特質,讓人們透過五感去感受當事人的性格(人格特質)。

高級品的消費者會同時根據優質的產品和品牌形象做判斷。買便宜貨的則只考慮產品,也就是性價比。選中間的人很少,這就是M型社會。大企業會對這兩端之一行銷,中間的也許是創業者的機會。

只要把大量故事集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一整個世界觀。把大量的知識集合起來,就成了故事。世界觀也是一種價值觀、一種感性。

聽故事的對象除了目標顧客,還有製造商和通路業者,他們都是營業活動的一環。所以要想辦法對通路業者的員工進行病毒式的感染,可以利用簡報、新品發佈會等等,重點是刺激他們的五感,讓他們對故事(裏的信息)產生共鳴,並且愛上這件商品、商品的公司、品牌。

世界觀是透過故事被瞭解的東西,而故事則是訴諸於五感的東西。世界觀是不可以改變的,其它的則需隨時代改變。

補課時間:了解下另一種五感。




沒有留言: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