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注意力用在工作,就是一種儲蓄,因為它會轉換成薪水,還可以累積經驗、技巧、人脈等資源。把注意力用在學習,就是一種投資,因為它會變成無形的能力回報給將來的你。把注意力用在健康,或是養成好習慣,也是投資。所以注意力是一種貨幣,可以消費,可以儲蓄,也可以投資。
活期儲蓄存款?現在(2023/11/30)跟活存比,只多了0.06%。
定期存款?用定期儲蓄存款利息更高,其中整存整付比存本取息高一些,機動又比固定高一些。不過現在一年期定儲也就1.59%,實在不值得,台灣的CPI都已經3.05了。
同樣用來表示商品的波動程度,標準差是跟自己的平均比。貝塔系數則是跟整體市場比,用來表示單一商品對應整體市場波動的敏感程度。
夏普指數代表投資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時,可以獲得幾分高於「無風險利率」的報酬率,又稱為超額報酬。無風險報酬或稱無風險利率,通常以定存、國債的利率為代表。
基本面分析的九項指標:
- 股本,就是資本額,等於發行股數乘以股票面額(一般是10元)。
- 市值,等於股票數量乘以股價。
- 產業
- EPS,每股稅後盈餘。
- ROA,資產報酬率,等於凈利除以資產。ROA達到10%以上就已經是排名靠前了。
-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等於凈利除以股東權益。股東權益是假設這間公司現在要解散清算,資產和負債相互抵消完後,剩下來的部分(也就是這間公司的凈值),就屬於每個股東可以依照持股比例分配到的權益所有,這些才是公司真正的錢。ROE達到20%以上就已經是排名靠前了。
- PER,本益比,等於股價除以EPS。
- PBR,股價凈值比,等於股價除以凈值。PBR以1為基準,高於1就是買貴了。
- 殖利率,yield,等於股利除以股價。
KD的六個重要指標:
- K線
- 均線
- 成交量,KD線若發生價量背離,是走空的徵兆。
- 法人買賣,注意連續買賣超。例如外資連續買超,是一個多頭指標。
- 資券餘額:瞭解未來行情的走勢。融資餘額增加,代表投資人看好未來行情。
- KD值越高,股票收盤價就越接近近日的高點;KD值越低,個股收盤價越接則月接近近日最低價。K和D分別代表一個數值,K值波動比D值大,當K值與D值交叉時,產生明確的買或賣訊號。行情走多,K值大於D值,反之,就是行情走空。KD高於80代表超買,是賣出訊號。KD低於20代表超賣,是買入訊號。但是KD在20以下糾結超過三天,應視為低檔鈍化,可能繼續下跌。相反,高檔鈍化則可能續創新高。
籌碼過度分散或集中,會影響股價走勢。應觀察董監事、大股東、法人等主力的籌碼變化。
消息面也會影響走勢,但是我們(散戶)得到的消息多半是滯後,或是假的。
有領取股利的民眾,其所得稅率在20%以下者,選擇合併申報較為有利,可以享有8.5%的抵減稅額,上限是八萬,等於是年領股利在941176元以內都免稅,所得級距在0%~5%的申報戶還有機會退稅。
ETF是Exchange-Traded Fund的縮寫,直譯就是交易所交易基金,台灣證交所取名為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托基金,簡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簡單說就是追蹤指數像股票一樣買賣的基金。ETF比傳統基金透明,且必須追蹤指數。ETF是一種被動型基金。杠桿型和反向型ETF不適合長期持有。
定期定額買ETF,時間長並不能保證獲利,還是要懂得觀察行業趨勢、國際(地區、國家)局勢,再選對日子(相對低位),才好做定期定額。還有,標的單純比較好。
買ETF,券商比銀行好;買基金,平台比銀行好;股票沒差。ETF除了交易手續費和證券交易稅外,每年還需支付賬戶管理費、經理費(管理費)、保管費、指數授權費、上市上櫃費和交易費等等,全部加起來,每年最少要支付0.5%的費用。傳統基金的費用更複雜,其中最貴的是經理費。
我買了兩支ETF做練習,各一萬股,用來驗證這本書的內容。應該會賺吧!一般我都是逢低買入,雖然現在幾乎都是虧錢,但是應該有機會賺錢。臺股指數太高了(現在17000多點),感覺很危險,我儘量不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