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與時間有約



把心裏的時間表忘掉,計劃未來如果會讓妳覺得有罪惡感,那就不要訂定任何計畫。

妳應該遵循的是心裏那個羅盤,而不是掛在牆上的時鐘。

人必須不斷地自問:「目前最迫切要做的是什麼?我最大的本領和才華在什麼地方?」

經典之作《思考者》(As a Man Thinketh)作者艾倫(James Allen)曾說:「人永遠是由内而外,心境衍生出生命的情境,思想綻放出行為,結成個性與命運的果實。」

本章開始前要先請你花點時間想想下列問題:

  • 你「知道」在哪一方面如果持續有優異的表現,對個人生活會有積極的意義?
  • 你「知道」在哪一方面如果持續有優異的表現,對個人的專業或工作會有積極的意義?
  • 如果你知道做這些事具有積極的意義,現在為什麼還不做?

第四代時間管理有三個基本觀念,可以為我們提供答案的線索:

一、完成人生四大需求與能力
  • 滿足:愛(社會需求)、生活(物質需求)、學習(心理需求)與發揮影響力(精神需求),缺一不可,最終做到自我超越(涅槃)
二、「正北方」的自然原則
  • 追求永恆不變的真理,例如勤儉,互信,按部就班的成長,助人為快樂之本。
三、人類四種天賦潛力
  • 自覺,良知,創造力,獨立意志(行動力)。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內心。
  • 先哲有言:人最重要的戰場是寂靜的靈魂暗室。
  • 培養謙虛受教和不斷學習的心態。

園藝之道。簡而言之,就是要找出最重要的花草,全力去栽培。每個關節都不能忽略,也就是将人生的圓滿建立在「重要性」的觀念架構上。

一週計劃表

步驟一:結合夢想和信念

夢想應該是使命和願景,信念即生活的目的與意義。檢討自己的信念時,除了探討生活的目的與意義(夢想),也要把重心移到角色和目標(行動)上。

當你開始為下週生活做安排時,第一步應探討你整個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唯有做整體性的探討才有意義。因此你思索的應該是整個人生,你在乎的是什麼?你的人生意義何在?要想得到答案,你必須先對下面問題有明確的期許:

  • 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 你的人生意義何在?
  • 你希望成為什麼或完成什麼?

如果現在你還沒有明確的個人信念,不妨透過下面的方法獲知究竟什麼事情對你最重要:

  • 列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四件事。
  • 想想你有什麼長期目標。
  • 想想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什麼。
  • 想想看你最希望有什麼貢獻。
  • 重新思索你最希望得到的感受是什麼,是平和、信心、快樂、意義,還是有所貢獻。
  • 假設你只有六個月的壽命,想想看這個星期你要做些什麼。

好好思索下面問題,你就能了解個人信念的重要性:

  • 假如我對自己的原則、價值觀、終極目標有清楚的認識,這對我如何安排時間有什麼影響?
  • 如果我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對生命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 如果我把人生的意義寫下來,對我有什麼價值?這會影響我如何安排時與精力的運用嗎?
  • 如果我每週檢討一遍這樣的書面信念,是否會影響我在一遇中所做的事?
  • 請花一點時間查看内在的羅盤,想想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

步驟二、認清角色

例如我的角色有自己、父親、兒子、水晶店老闆、家長、照顧服務事業負責人。

步驟三、找出每個角色中的第二象限目標

傾聽自己的內心,找出每個角色的最重要目標。思考這些目標的結果和感受。

步驟四、建立一週的決策依據

安排自己的時間,先完成重要目標,然後再處理第一、三象限。

步驟五、在每一刻發揮誠信原則

步驟六、評估


一週建議目標:培養第二象限目標

  • 每遇擬定第二象限時間管理表來培養豐富的內在生命,在内心培育一個靜謐的角落,供你與内在的羅盤對話。
  • 找個可以安靜修養的地方,寫下個人信念宣言。
  • 安排時間評估、修改你目前的信念。
  • 牢記自己的信念。
  • 設立每天的「磨亮利器」目標,想像你實踐信念的情形。
  • 每週開始做計畫前先檢討你的信念。
  • 每天記錄信念如何影響你的各項經驗、抉擇與決定。
  • 閱讀古往今來别人的信念,看看這對他們與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 幫助子女及周遭的人創造他們的信念,幫助他們培養理想。

對未來的熱切期許:因眼光的長遠、本身的需求與天賦,超越時間的質與量的限制,從而蘊蓄一股深遠的生命力。不懂!

這裏所说的信念,是指因了解自己獨特的目標而感覺生命如一場令人興奮的探險,並且會因為實現這目標而得到深深的滿足。

每個角色都應以信念為基礎,並努力維持各個角色的均衡。

設定目標的關鍵在於符合自然原則,同時能充分發揮四種天賦。

要發揮良知的力量,最好的方法是問自己三個問題:目標的內容是什麼?動機是什麼?如何才能達成?

符合原則的目標的三要素:內容、動機、手段。

依據自然原則訂定目標時,如果能做到下列三點是最理想的:

一、訂定「内容性」的目標;
二、列出「可能」項目;
三、訂定一週目標。

所謂「內容性」的目標,是指長期的廣闊的,例如得到富足的生活。

所謂「可能」項目,是指突然萌生的構想,但還沒有確切的目標,把它寫下來,供未來參考,以避免干擾目前的工作。

在所有影響抉擇的因素中,唯有良知永遠引領我們往正北方(符合道),導引我們找到圆滿的人生。

人不同於在野外生存的動物,不需要遇到刺激就立即反應,在做出反應前,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用自己的良知來思考怎麼做。

也就是說你的疑問必須發自良知,不是為了滿足好奇,(也不是為了臭屁,)而是爲了使行為符合内在的智慧。

愛默森(Emerson)曾說:「有毅力則事易成,不是因為事情變得容易,而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提高了。」只要我們學習提出有意義的疑問聆聽良知的指示而不敷衍,勇敢地實踐,必然更能過著合乎自然原則的生活。(這也是做決策的步驟)

物質層次的利器,多運動、注意飲食、充分休息、避免有害的物質、定期健康檢查,也就是保持健康。

心理層次的利器是整體觀(也就是縱觀全局的能力)。

精神層次的利器要能日新又新,便須找出生活的意義與超越自我的目的感。可以透過冥想、祈禱、服務、看書、經常檢討自己的信念等等方式進行更新。

社會層次的利器是良知和誠信。

我們這個家有個信念,便是努力創造一個培養信心、秩序、信任、愛、快樂的環境,並且為每一位成員提供充分的機會,成為肯負責的獨立個體,並能融恰地與他人合作協調,為社會人群服務。

遵循良知,對他人做出貢獻,心靈才能得到平靜。《大學》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每個突破都是割捨舊習性才達成的。

甘地說:「我們想要世界變成什麼樣子,自己就得先變成什麼樣子。」

愛默森說:「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给你平静;沒有什麼東西能给你平静,除非你的原則得到勝利。」

沒有留言: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