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7

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從思維到方法,一人創業大神帶你打造致富腦



原則一你通往非凡成功的平凡之道源自於一個理想,一個遠大理想。

夢想需要熱忱和專業。把自己的熱忱和專業寫出來!

《精準學習》提到:「靜靜的寫下所有想做的事,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不要立志做成功的人,但是要極力做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

原則二定義出一個服務不足的利基市場,盡你所能去填補這個空白。

約翰.李.杜馬斯(John Lee Dumas):當你試圖與所有人產生共鳴時,就無法與任何人產生共鳴。

羅伯特.科力爾:時時參與顧客腦海中已經發生的對話。

定義出利基市場,這是我一直在思考卻還沒解決的問題啊!

把自己當顧客,對啓發自己的事物進行分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原則三你的化身是指引旅程的北極星。

什麼樣的人是我的完美顧客?在做決定時,把他的最大利益放在第一位。

化身可以有很多個,每一個化身都針對一個利基市場。

原則四你的平台就是你與世界分享訊息的方法。

傳播的平台除了廣告,還有blog、音訊、vlog等等,搭建平台需要人脈、關係、追隨者。

原則五你當前最理想的導師就是你一年後想成為的人。

一年後,我想創造出什麼?那時候我的生活是怎樣?有多少收入?符合這些需求的人,就是最理想的導師。那麼,我現在在做什麼?


你現階段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五個人平均起來成為當下的你。——吉姆.羅恩(Jim Rohn)

這意思是要主動加入或組建高質量團隊,讓周圍的人幫助我提升。

這本書我只讀到6.加入或打造智囊團,不敢再讀下去了。前面都沒做到,後面讀了也沒用,這是參考《精準學習》的。好好思考今天讀到的內容吧!完成讀到的內容,我一定會回來讀這本書的!




20230122

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

 


歐普拉的幸運法則:視覺化和自我肯定

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威斯曼(Richard Wiseman)發現,具有「高度外向」、「高度開放」、「低度情緒不穩定」這三種特質的人比較有機會碰上好運。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讓運氣變好:保持積極主動。想要好運,可不能只做表面功夫,你要真正地認真生活。你得試為自己求機會,畢竟若你不尋求機會,機會是不會無端落在你身上的。

韋斯曼提出了四大因素:

  1. 開放的心態。
  2. 聽從直覺且不要想太多。
  3. 對未來抱持正向期待。
  4. 用正向角度看待負面情況,讓厄運變成好運。

馬克思.岡瑟(Max Gunther)提出十三種使人發現並善加利用人生好運的技術:

  1. 好運和規劃截然不同。
  2. 找到人事物高速流動的地方。
  3. 具備評估與承擔風險的能力。
  4. 適時收手,減少損失。
  5. 擁有選擇運氣的能力。
  6. 繞遠路走,才有意外發現。
  7. 超自然信仰帶來的決策幸運。
  8. 些許悲觀,預見最壞情況。
  9. 多聽少說,得到更多。
  10. 只是隨機事件,而非教訓。
  11. 接受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
  12. 樂於忙碌,運氣自然會來。
  13. 命定夥伴能帶來改變契機。

作者顯然沒有讀完《吸引力法則》,只知道《吸引力法則》的要求、相信、接受,卻不說《吸引力法則》提到的願景板、意志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作者是相信正能量的。沒錯,心態好,好運來了,才能抓住。

20230120

精準學習



我們知道的,只是我們以為自己知道了。

看到像李叫獸、成甲這樣的年輕人,我真的很無顏苟活於世。但是,既然我已經啓蒙了,雖然年紀大了,只要還活著,就應該努力,好好的活著。

真正高效的學習,其實是知識融會貫通的結果。

我為了什麼而做?這樣做是對的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五個為什麼」和「三思而行」都是在反思。

人家那麽年輕就覺醒了,我到現在才啓蒙。

每日反思的八個習慣

  1. 積極處世: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 越是在逆境的時候越需要積極
    • 只有了解事實才有真正的積極
    •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2. 以終為始:先有目標後有行動
    • 要讓自己看到目標實現的樣子,要談論目標最終的樣子
    • 蓋棺論定
  3. 要事第一:管理重要性而非時間
    • 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標,才能知道什麼重要
    • 學會拒絕才有時間做要事
    • 拖延或者委託不重要的事情
    • 終身學習,進德修業。
  4. 雙贏思維:人生不是零和遊戲
    • 只有坦誠,才能建立雙贏的基礎——信任
    • 不被自己的觀點和直覺反應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對方
    • 雙赢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溝通事實、描述願景,共同為目標努力
  5. 知己解彼: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
    • 只有自己先有空杯心態,,懸掛假設,才能增進理解。
    • 換位思考。
  6. 統合綜效:尋求第三種選擇
    • 讓別人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共同找到解決方案。
    • 發散思維。
  7. 不斷更新「刻意練習」
    • 理論對我的啓迪就是要用新的方法訓練自己、培養團隊。
  8. 請教達人,知識遷移
    • 舉一反三,就是學習、記錄、思考、實踐、反思、總結、連結、實踐的過程。

元認知是對我們思考過程的思考。

刻意練習,就是提升元認知能力的過程。練習在不同場景、時間,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

臨界知識是思考的工具。

查理.蒙格的觀點:「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這裡說的「模型」,就是臨界知識,「框架」就是把臨界知識整合起來的認知方式。

刻意練習的關鍵是改變我們的思考過程。

靜靜的寫下所有想做的事,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我必須讓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慾望。

這個世界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理解事物最重要的方式是對事物之間的關係進行思考。


20230110

26堂致富心態校準課




藉口只是失敗者的謊言。

這個世界公平的事件之一,不努力的人肯定是失敗者。

按目前最低工資標準是25250,每一天的收入必須高於1148。

我的目標年收入是六億,一年工作二百二十天,所以日收入2727272。每天工作八小時,所以每小時收入340909。為了保障收入穩定,則需乘以三倍,這個魔法數字是1022727。此後時刻問自己:我現在做的這件事,真的值魔法數字嗎?

作者建議學習的網絡高收入技能:

  • 文案撰稿
  • 成交技巧

駱鋒語錄#67每個問題都能改造成一項商品。


20230101

隨機騙局



按書名原文,應該翻譯成《隨機漫步的傻瓜》比較妥當,不過,隨便啦!

除了對風險的認知這類問題,風險偵測和風險規避都不是由大腦的「思維」部分調節,而是在很大的程度內由情緒的部分調節(「感覺到的風險」理論)。

啄序(Pecking order):指群居動物通過爭鬥取得社群地位的階層化及支配等級,最早由挪威的動物學家埃貝(Thorleif Schjelderup-Ebbe)觀察雞群行為所發現並命名,並在1927年引入英文文獻。在雞群中,社會等級高的有進食優先權,若有地位較低違反此原則,將會被啄咬警告,因此被稱為啄序。

或然(stochastic)等同於隨機(random),不同於等機率(equiprobable)。

太密集注意隨機性的人會被燒傷,也增加情緒上的赤字(心情更不好)

股票漲不漲不重要,重要的是漲多少。

學習會有很長時間看不到成果,長到別人都以為這個人就是個書呆子,連自己也開始懷疑,直到忘了每過一天,看見成果的機率就多一些。

我知道的,大部分人也知道,所以參考過去的路徑評估未來,大家如果都這麽做,那麼過去的路徑就會被抹除。

蘇格蘭哲學家休謨在他寫的《人性論》(Treatise  on Human Nature)中,以下述方式探討這個問題(十九世紀的英国哲學家與經濟學家約翰・史都華・穆勒(John Stuart Mill)改以現在非常有名的黑天鵝問題一詞稱之):看到白天鵝的次數再怎麼多,我們也沒辦法推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但是只要看到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推翻那個結論。

面對市場,可以確定的是:

  • 沒發生過的,不代表不會發生。
  • 如果以前有遇到很糟糕的狀況,那不是最糟糕的。
  • 用統計學和歸納法積極下注。
  • 預留犯錯的空間。
  • 專家不可信,因為他會自己騙自己。
  • 「過去表現好,未來表現也會好。」不適用於證券市場,包括人。
  • 市場的波動是隨機的,但是市場的歷史會一再重複。
  • 樂觀容易失敗,謹慎卻難發財。
  • ……

當一件大事發生時,你經常聽到「以前不曾發生」這樣的話,好像過去的歷史沒見過這件事,它才令人驚訝似的。那麼,為什麼我們認為在我們自己的過去發生的最糟糕事情,是可能發生的最糟糕事情?如果令你驚訝的過去,不像它之前的過去(我稱之為過去的過去),為什麼我們的未來會像我們的過去呢?

卡爾.巴柏:知識和發現,在處理我們已知的事物上,沒有比處理我們不知道的事物重要。

卡爾.巴柏:這些人持有大膽的觀念,卻大力批判自己的觀念;他們試著先發現自己的觀念是否可能不對,以判斷自己的觀念是否正確。他們大膽推測,然後非常努力設法駁斥自己的推測。

我們傾向於將所有可能的隨機歴史中實現的一個 ,誤當成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而忘了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概括而言,存活者偏差的意思是說,表現最好的一個能見度最高。為什麼?因為輸家並沒有現身。

沒有證據(absence of evidence)與證據顯示沒有(evidence of absence),第二個翻譯,查股溝是「缺席的證據」,所以不能怪我看不懂。

歸因偏誤是指你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卻將失敗歸因於随機性。啊,凡人皆如此,吾亦若是。

我承認,我並不懂第二部的內容,我也許真的不如打字機前的猴子。不過,如果生命中遇到某件事的機率是非線性的,那麼將來有一天,我可以達成我的目標,實現我的夢想。

最後我想說,讀不懂也沒關係,就當自己是隨機漫步的傻瓜,也可能有好的結果,就像商人和漁夫的故事。

黛波拉・班奈特(Deborah Bennett)《識破話中玄機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審判》(The Trial)

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 《笛卡兒的錯誤》(Descartes' Error)

勒杜(Joseph LeDoux)《情緒腦》(Emotional Brain)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