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終局思維


原本,所謂「終局思維」,是一種「以終為始」的思考方式。思考個人對自己這一生的期許、價值觀,並以此引導當下的行動,使自己能達成人生的目標。而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Clear Thinking」,中文就是「清晰思考」,主要是希望減少我們通常採取的「本能思考」,最後再導入「終局思維」。這麽看,這中文版的書名其實侷限了作者想說的內容。

訓練自己三思而行,減少在重要事情上調用直覺(潛意識、應激反應)。

人的煩惱主要來自貪、嗔、癡。當心中產生慾望、怒意、迷惘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說話,如果這件事無關你的人生目標,何必在意呢?何不放下,微笑面對?

一個人如果希望別人認為自己很優秀,等於是讓這個世界知道操控他的方法。

因為覺得沒獲得應得的賞識,就不再百分之百投入工作。自尊心挾持了你的潛意識,讓你被長期目標丟到一旁,一路朝自毀前進。這說的就是我。

慣性思維有兩種,一是抗拒改變,一是思維錨定。不改變就不需要多花力氣,而且通常不會導致更差的結果,所以大部分人都安於現狀。思維錨定是我自己想的,漸進式的認知改變,通常是不知不覺的,直到最終被固化,例如味精、品牌、政權等等。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無論是誰的錯,你都要自己去面對,所以,何必怪天怪地?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凡事先從檢討自己開始,不要把力氣浪費在證明「自己是對的」上。

如何建立自信心?專注呼吸,思考當下的心境,思考以前如何成功面對挑戰。

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就是成功,無關乎他人。

有問題就詢問你的偶像,任何人都可以,這些人可以是活人,也可以是先聖先賢;可以是網紅,也可以是隱士;可以是觀音,也可以是悟空。




行動的原則:

  • 小事直覺決定。
  • 大事三思而行。
  • 已經蒐集不到有用的資訊時;將要失去機會時;已知可行時。

這個原則不如「時間管理四象限」,一般又稱為「艾森豪矩陣」或「時間管理矩陣」,其核心概念源於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名言:What is important is seldom urgent, and what is urgent is seldom important.

  • 緊急又重要:立刻行動,但要設法減少此類發生的機率。
  • 重要但不緊急:三思而行。
  • 緊急但不重要:給別人處理。
  • 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別做。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要注意,有「興」也有「替」,凡事留一點退路,達到目標就開心收穫成果,後面的興替與我無關,一切微笑面對。切忌貪嗔痴,尤其是在前進的過程中。過程和結果不論好壞都記下來,才能以史為鏡。

遇事反求諸己,時時誠以待人,

凡事相由心生,處處境由心造。

財富、名聲、地位,在到達生命的盡頭時,都得留下,最終只有一個問題,這一生快樂嗎?然後倒回來問,你追求的是什麼?值得嗎?這個答案才若是肯定,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好好想清楚!不清楚就多學習。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