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7

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



英文書名是Debunkery: Learn It, Do It, and Profit from It-Seeing Through Wall Street’s Money-Killing Myths,揭秘:學它、做它,並從中獲利──看穿華爾街的殺錢神話。debunkery也可以理解為破謬。Money-Killing是指那些誤導人或不正確的想法,導致投資人損失。

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減少犯錯。巴菲特說:投資,第一條規則,不要賠錢;第二條規則,別忘了第一條規則;第三條規則,不要欠債(這誰說的?)。

相信某件事是正確的,是可以接受的,但過度相信就有可能變成錯的。有時候只是現在是對的,以後可能就是錯的。

通膨對債券特別不利。

長期而言,股票的風險較債券低。

資產配置基準:

  1. 投資期限;指何時需取用?
  2. 報酬期望
  3. 現金流需求

感覺應該買的卻沒買,結果果然勁漲;感覺應該賣的卻沒賣,結果果然暴跌。以為自己的直覺很準,其實我們只是忘了許多不準的感覺,這不過就是選擇性記憶,或者是後見偏差,有點像倖存者偏差。

按兵不動有時是最積極的反應。

現實中沒有能確實顯示市場展開新多頭走勢的信號。

投資顧問不可以同時保管你的資產,這包含由投資顧問控制的公司。所以除了要瞭解投資顧問,還要瞭解保管資產的公司。而且資產和錢也不要混在一起。

關於停損,終於有人跟我的看法一樣了!我的看法是如果這投資的錢本來就是閑錢,而這家公司也還有發展的機會,為什麼要停損?

掩護性買權(Covered Call)相當於無掩護賣權(Naked puts),費雪說是「等於」。

市場接下來會下跌時,定期定額才有用。但如果你能準確預測市場走勢,你還需要定期定額嗎?

對投資人不好的證券怎麼分辨,例如有些特殊的年金?看看經紀人的佣金吧。

被動型投資是可以獲利的,只要買在低價位,持有時間夠久。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持有超過二十年呢?

技術分析依據該股過去表現分析未來,但是,不是有句話說:過去不等於未來。當然,當前也不行。

現在(2024)臺股指數在兩萬點的歷史高位,而vix卻是低位,是不是應該要清倉了?嗯,這麽說吧,vix跟股市走勢有時不相關。

消費者信心指數與股市的興衰沒有正相關,有時還是落後指標。

道瓊指數固然有其缺點,被費雪批得不行,但長期與相比標普500,其實也差不多。

低本益比不代表低風險,本益比只是反映當前的狀態,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義。本益比倒轉過來,可以視為一種利率,拿來跟公債殖利率相比,研判某公司、類股、大盤是增發新股還是以現金買回股票的誘因較強。

最常用的通膨指標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但是這個指標很容易被操作,為什麽沒有人注意貨幣供給量呢(M0/M1/M2)?另外,很多費用的漲幅超過CPI很多,例如勞健保、雞蛋。所以所得僅超過CPI是不夠的。購買力(PPP)也是值得注意但也很容易把操作的指標。所有的指標僅供參考,統計個人的總流動資產,我覺得年均上漲4%是起碼的(台灣2023 CPI是3.08,零頭是可能灌水的閾值),有人說低於15%就算輸。

股市投資人其實要樂見財政赤字。歷史告訴我們,財政盈餘對股市不利。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