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0

原則

 


他的第一原則:

思考並決定(1)你想要什麼,(2)什麼是正確的,(3)如何根據(2)以達到(1)。

在別人的原則中,找出適合自己的原則組合。遵循本心,不盲目跟從。

聯準會的緊縮貨幣政策,讓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這稱為「收益率曲線倒掛」)。每當這種情況發生,通膨避險的資產價位和經濟就會出現下滑。但還要考慮到貨幣,如果繼續貶值,則資產可能繼續上漲。

結果證明這些塑造者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獨立思考,而且不會讓任何事或人阻礙他們實現偉大的目標。他們腦海都有很清晰的藍圖,知道如何做事情,同時也願意去檢視這些藍圖在現實中的運用情況,並適時調整,讓成果更好。他們極具韌性,因為他們實現夢想的決心超乎過程所經歷的痛苦。最有意思的是,他們比大多數人的視野更寛廣,要嘛是因為本身就有這樣的視野,要嘛是因為知道如何從更厲害的人那裡學習。他們可以同時看出大方向,也會留意小細節(以及中間部分),並綜合他們在不同角度獲得的觀點,而大多數人只能看到其中之一。他們兼具創造性、系統性和務實性,而且既堅決又思想開明。最重要的,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熱情,沒辦法容忍表現平庸的人,因為他們希望能對世界有巨大、有益的影響。

生活的原則摘要表

思考並決定1️⃣你想要什麼,2️⃣什麼是正確的,3️⃣如何根據2️⃣以達到1️⃣,抱著要謙卑和開放的心態,你就能想出最好的方法。

生活的原則 前言

看看那些影響你事物的規律,以便了解驅動它們的因果關係,並且學習有效的處理原則。

第二部分 生活的原則

1.擁抱現實,沉著應對

1.1當個超級現實主義者。

a.夢想+現實+決心=成功的人生。

1.2事實——或者更確切地說,就是對現實有精準了解——是任何良好結果不可或缺的基礎。

1.3態度要極度開放,極度透明。

a.態度要極度開放,極度透明,這對增進快速學習和有效改變來說彌足珍貴。

b.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讓它阻礙你成功。

c.擁抱極度真實與極度透明使工作和人際關係更有意義。

1.4向大自然學習現實如何運作。

a.不要固執己見,堅信事情「應該」如何,不然會錯失了解真實情況的機會。

b.一定要符合現實的法則,並對整體的進化做出貢獻,才能算是「好」事;那也是最值得做的事。

c.演化是宇宙中唯一最強大的力量;唯有它是永恆的,它推動一切。

d.不進化,就死亡。

1.5進化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報。

a.個人的誘因必須與群體的目標一致。

b.現實的優化是為了整體——不是為了個體。

c.透過快速嘗試錯誤的過程來適應生存環境,難能可貴。

d.知道你既舉足輕重,也微不足道——並決定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e.你將來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看事情的角度。

1.6了解大自然教給我們的現實教訓。

a.盡可能將你的進化發揮到極致。

b.記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c.為了得到力量,必須把自己逼向極限,而挑戰極限是痛苦的,這是自然的基本規律。

卡爾榮格(Carl Jung)有一句名言:「人類需要困境,困境是心理健康的必需之物。」(Man needs difficulties. They are necessary for health.)

1.7痛苦+反省=進步。

a.甘願承受痛苦而不是逃避。

聖嚴法師解決困境的主張: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b.擁抱嚴格的愛。

1.8權衡後續和更後續結果。

不忘初心,避開誘惑,戰勝痛苦。

1.9為結果負責。

1.10從更高的層次看這部機器。

a.把自己想像成一台在機器內運作的機器,並且知道你有能力改變你的機器,進而產生更好的結果。

b.將操作的結果和訂好的目標做比較,可以確定如何修正你的機器。

c.區分擔任機器設計師的你和機器操作員的你。

d.大多數人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導致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碰撞自己和別人的弱點。

e.成功的人能夠超越自我、客觀地看待事物,並管理這些事物來塑造改變。

f.你的弱項要找在這方面有專長的人來幫你,無論如何,截長補短是你應該培養的一門重要技能,因為它會幫你建立起防護欄,防止你做不該做的事。

g.因為人很難客觀地看待自己,所以需要仰賴他人的意見和完整的證據。

h.你只要心態夠開放包容,而且有決心,幾乎可以心想事成。

我所追求的,符合我的天性嗎?我現在還不知道,但是我不願屈居人下。

成功是眾人幫你的,失敗則是自找的。

痛苦是老天在成功之前設置的阻礙。

2.用五步流程實現理想

2.1制定明確的目標。

a.理出優先順序:雖然你幾乎可以擁有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但不能擁有你想要的一切。

b.不要把目標與渴望混淆了。

c.藉由協調你的目標與欲望,來決定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d.不要以為成功的表象就是成功本身。

e.絕對不要因為認為某個目標無法達到,就否決他。

f.記住,超高的期望會激發出超高的才能。

g.如果你能做到(a)靈活變通,(b)自我承擔,幾乎沒有什麼能阻止你成功。

h.知道如何妥善處理挫折,和知道如何前進一樣重要。

2.2確認問題,而且不要容忍問題存在。

a.把棘手的問題看作潛在的改善機會。

b.不要因為問題深植於令人不快的殘酷現實,就廻避問題。

c.要具體明確地指出問題。

d.不要弄錯問題的原因與實際的問題。

e.區分大問題和小問題。

f.一旦發現問題,不要容忍。

2.3 診斷問題,找出根本原因。

a.在決定「如何解決問題」之前,先把重點放在「問題是什麼」。

b.區分近因與根本原因。

c.要了解別人(包括你)的人格特質,才能知道你對他們可以有什麼期待。

2.4設計一個方案。

a.前進之前先回頭。

b.把你的問題想像成一台機器產生的一系列結果。

c.記住,通常達成目標有很多途徑。

d.把你的方案想像一個電影劇本,你可以想像誰在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

e.寫下你的方案,讓大家看到,並評估你完成目標的進度。

f.設計一個好的方案不需要花很多時間。

2.5徹底執行。

a.計畫做得再好,不去執行,終究一事無成。

b.良好工作習慣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c.建立明確的指標,確保你依照方案進行。

2.6記住,如果你找到了解決辦法,弱點就無關緊要。

a.仔細檢查你的犯錯模式,確認你通常在實現理想五步流程的哪個步驟失敗。

b.每一個人至少會遇到一個阻礙成功的重大障礙;找到你的絆腳石,妥善處理。

2.7了解你自己和別人的心理地圖以及謙虛的程度。

心理地圖:又名認知地圖、心理模型,是一種心理表徵,提供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或隱喻性空間環境中的相對位置和屬性的資訊,使個體得以獲取、編碼、儲存、回憶及解碼。簡單講就是認知能力。虛懷若谷又有良好的認知能力,這種人是最強大的。

3.抱持極度開放的態度

3.1認識你的兩大障礙。

妨礙你做出良好決定的兩個障礙是你的自我意識(ego)和你的盲點。
所謂的「自我意識」,指的是你的潛意識的防禦機制。這個機制使你很難接受自己的錯誤和弱點。

a.了解你的自我意識如何從中作梗。

b.有兩個「你」搶著控制你。

杏仁核代表本能、情緒、潛意識,前額葉皮質代表理性、邏輯、意識。

c.了解你的盲點。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必須謙虛,必須承認我的認知不一定是最正確的或是最優解,並且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即便最終證明我是正確的,也必須謙讓。

3.2練習極度開放的態度。

a.真心相信你可能不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並承認善用「一無所知」的能力比你無所不知更重要。

b.要知道決策分成兩個步驟:先吸收所有相關資訊,然後做決定。

c.不要擔心丟臉;要擔心不能達成目標。

d.你不能只出不進。

只想發號施令,不聽他人諫言。

e.想知道別人的觀點,必須暫停下判斷,唯有設身處地,才能正確評估別人的觀點。

f.請記住,你是在尋找最好的答案,不只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最好答案。

g.你是在與人爭論,還是在設法了解別人的觀點,你要心裡有數。同時根據你和別人的可信度,考量哪一個觀點最合適。

3.3深思過後的意見分歧是門藝術,要領會並感激。

3.4向願意表達不見解的可信任之人請益,採用多方歸納法綜合分析。

a.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3.5你應該留意的態度封閉和態度開放的特徵。

3.6了解如何才能讓態度變得極度開放。

a.經常用痛苦來引導自己好好的反思。

b.讓態度開放成為習慣。

c.了解你的盲點。

d.如果一些可信任的人說你做錯了,而你是唯一一個不覺得有錯的人,就要設想你可能存有偏見。

e.靜坐冥想。

f.你的決策要以證據為基礎,鼓勵別人比照辦理。

g.盡量幫助別人也做到態度開放

h.善用以證據為基礎的決策工具。

i.知道什麼時候最好停止爭論,要對你的決策過程充滿信心。

鄧寧一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那些能力差的人認為自己比真實情况更優秀。

4.了解每個人的思考方式差別很大

4.1了解你和別人如何思考,才能擁有力量。

a.我們與生俱來的特質,有利有弊,全看你怎麼用。

4.2有意義的工作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不僅是我們自己的好選擇,也是天生的需求。

4.3了解大腦激烈的主控權之爭,和如何控制戰局,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a.要知道,意識和潛意識在交戰。

b.要知道,感覺和思考一直在鬥爭。

c.協調你的情感與思考。

d.好好選擇你的習慣。

e.用慈愛和毅力來訓練「低層次的你」,建立好習慣。

f.了解右腦與左腦思考的差異。

g.了解大腦結構和功能可改變與不可改變的程度。

4.4發現你和其他人的人格特質。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職場人格量表(Workplace Personality Inventory)
團隊面向量表(Team Dimensions Profile)
分層系統理論(Stratified Systems Theory)
五大人格特質量表(Big Five)

a.內向還是外向。

b.直覺型(intuiting)還是實感型(sensing)。

c.思考型(thinking)還是情感型(feeling)。

d.規畫型(planning)還是理解型(perceiving)。

e.創造者、精鍊者、推動者、執行者還是機動者。

f.注重任務還是注重目標。

g.職場人格評量。

h.塑造者可以把想法變成現實。塑造者=遠見者

+切合實際的思考者+堅毅者。

4.5無論你選擇什麼目標,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是成功的關鍵。

a.管理好自己,協調別人,以達成目標。

5.學習如何有效地做決策

5.1要了解:⑴有害的情緒是做出良好決策的最大威脅;⑵決策是兩個步驟的過程(先學習,再決定)。

避免一開始就墜入不良決策的陷阱,也就是不會下意識先做出決定,人要有良好的學習成效。

對我來說,準確掌握真實狀況最終可歸納為兩點:能夠準確地綜合整理(synthesize)以及懂得如何綜合考量各層級(navigate levels) 。

5.2 綜合現有的情況。

a.你能做的最重要決策之一,就是決定你請教的對象。

b.不能全然相信你聽到的一切。

c.近在眼前的每件事看起來都很不得了。

d.不要過度重視新的事物。

e.不要過度執著細節。

我的理解是,傾聽別人的意見,拿遠一點看,參考歷史,三思而後行。

5.3 綜合分析變化中的情況。

a.牢記在心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準,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b.不必過於精確。

c.記住80/20法則,並且知道20%的關鍵是什麼。

d.當個不完美主義者。

5.4 有效地綜合考慮各個層級。

a.使用「基準線上」(above the line)和「基準線下」(below the line)等詞彙來確定談話是在哪個層級。

基準線上的談話,針對的是主要要點,基準線下的談話關注的則是次要要點。基準線上的談論應該有條不紊、準確的方式朝結論進行,只有在必須詳細說明某個主要要點時,才來到基準線下。

b.記住,決策需要在適當的層級進行,但不同層級的決策也應保持一致。

5.5邏輯、推理和常識是綜合現實和了解如何應對的最佳工具。

榮格說:「除非你意識到潛意識,否則潛意識將指引你的生活,而你會稱它為命運。」

5.6按照期望值的計算來做決定。

為了做好期望值計算,請記住:

a.不管你選對的機率有多高,能再提升選對的機率還是很有價值。

b.了解何時不要下注,與了解哪些賭注值得下,同樣重要。

c.最好的選擇是利大於弊,而不是那些全然無弊的選擇。

5.7評估取得額外資訊的值及不做決定的成本,依事情的輕重緩急排列優先處理次序。

善於依事情的輕重緩急,排列優先處理次序的人,很了解下列幾件事:

a.在做你「想做事項」前,必須先搞定你所有「必做事項」。可利用時間四象限法。

b.你很可能沒時間處理不重要的事情,這總比沒時間處理重要的事情來得好。

c.不要錯把機率當成可能性。

5.8簡化!

5.9使用原則。

使用原則是簡化和改進決策的一種方式。

減少必須決定的數量,並引領你做出更好的決定,關鍵在於:

1.放慢你的思考速度,以便你注意用來做決定的標準。

2. 把標準寫下,作為原則。

3.當你有了成果要進行評估時,想想這些標準,並在下一個「類似情境」出現之前,加以改進。

5.10對你的決策進行可信度加權。

5.11把你的原則轉換成演算法,讓電腦陪你一起做決定。

賽局理論考慮遊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最佳化策略。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現出相似的激勵結構(incentive structure),所以它們是同一個遊戲的特例。其中一個有名有趣的應用例子是囚犯困境。

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的行為稱為賽局行為。在這類行為中,參加鬥爭或競爭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標或利益。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和利益,各方必須考慮對手的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並力圖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或最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賽局理論就是研究賽局行為中鬥爭各方是否存在著最合理的行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這個合理的行為方案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5.12如果未深入理解,不要盲目相信人工智慧,要謹慎以對。


不要糾結於「抱怨」與「讚揚」,而把心思花在「精準」與「不精準」上。所謂「精準」是相對於目標而言。

決策必須先接收資訊再做決定。聆聽並換位思考。

我們之所以成就卓越,靠的就是聚焦於有哪裏需要改善,而不是慶祝自己表現得有多好。

成功者自有其獨特的原則,每一個都不盡相同,按我目前的理解,這些原則應包含願景,使命,目標,策略,熱情,堅持;然後是團隊,名師。因為目前的我,必須一個人前行。願景:台灣人應該認同中華文化;應該讓老年人快樂;應該引領世界珠寶潮流。使命:幫助人們重新接受中華文化;建立老人安養系統;建立珠寶設計產業及品牌。至於目標、策略,還在想。

萬萬沒想到和人類誤判心理學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在他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中,提到了24或25種常見的人性傾向,這些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蒙格認為,了解這些人類固有的心理偏誤,能幫助我們在投資和生活...